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1. 首页  / 解梦

古代人怎么给孩子起名 古人怎样起名字?

古代人都是怎么取名字的?

1

在古代孩子一生下来,就有父母或是有学问的长辈替孩子起一个名字,也就是乳名,等到了该进师塾时,有有长辈取学名,到男孩20岁,也就是弱冠,女孩16岁,也就是及笄的年龄,行完弱冠礼和及笄礼,有取一个名字称为表字.
一般称呼别人表示尊敬只叫表字,不提名,而自己称呼自己时则用名,刘备,表字玄德,别人叫他时都称其为玄德公,他自己叫自己时同长是备怎么怎么地.

古人怎样起名字?

2

:“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的?

3

古人在生下来的时候不仅会有名,还会有字,名字就是由此得来。古时候,名字主要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和作用。在古人看来,对名和字的取法都有一定的讲究,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称呼,更是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文化和个人特点。那么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的呢?

名和字的不同

对于名字的作用,清朝人曾这样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也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而字是代表这个人个人德行。在古代,称呼一个人的名只是阶段性的,就好比现在我们小时候会有乳名或者小名,而长大了就会叫大名。当古人有了字之后,就会很避讳叫名,名会比字更加的私密和隐晦,称呼这个人时,一般称字而不会叫名。

古人对字的讲究

古人的名字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和用途,有人取字时会用代表年龄的字跟另一个字相结合构成了自己名字里的字,也有人取字时只用一个字,不与别的字相结合。真正对取字开始讲究是在东汉时期之后,在那之后对字取法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古人有了名,但字在他们眼中会更加的重要,在取字时,也会经常查阅典籍,寻找符合个人意义的更深刻的字。

除名字以外的“号”

虽然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其他的称呼,比如号。在长到一定的年龄时,有的人会给自己取号,或给别人取号,这是从周朝时就开始的习俗。号也可以代表对人的尊称或者是美称,还有一些古人的号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取的。经过不同朝代时期的发展,对号的取法也在不断发展,甚至在明清时期,人们会把取号当当做一种潮流,无论是皇族还是百姓人民,几乎所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号。

古代人是怎给孩子起名字的?

4

翻阅古代典籍如《诗经》《论语》,从中挑出有意义的词语。陶潜,《易经》中有“潜龙在渊”。也可以是祝愿语,如“辛弃疾”。

古人是怎样取名的?

5

古人的名字按家族字辈区第2个字,第3个字家长自选.也可以不要第2个字.
名 和 字取好了.还要取 号
如:李白,名:白. 字:太白.号.香山居士.

古代中国如何给女儿取名?

6

古代女孩子起名,主要是突出女性美,富有“女性意味”和“柔情色彩”,给人清爽、温柔、艳丽、姣美的感觉。
中国古代传统女孩起名常用方法大致可分几类:
方法一、古代女孩起名常在历代典籍诗文里寻找灵感
对于给孩子起名,中国一直有:“男楚辞,女诗经,文论语,武周易”这样的说法。《诗经》中的某些词句用来给女孩做名字,在今日看来仍不失清新,用得好可使人平添一股独特的书卷气。
林徽因是一代才女,以美著称,这美也体现在她的名字上。那么她的名字出自哪里呢?林徽因的原名叫林徽音,这个名字是她做过清朝翰林的祖父林孝恂为她取的。出自《诗经?大雅?思齐》的 “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是美誉的意思。后来她改名林徽因是她为了和一位叫林微音的男士有所区别,这个人的名声有些不雅,林徽因洁身自好,不想人们把她的人品和他的相混淆。
女作家琼瑶原名陈喆,琼瑶是她的笔名。“琼瑶”是美玉的意思,出自《诗经?国风?木瓜 》中的“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是一首描写男女赠答的情诗。这个美丽的名字给她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方法二、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叠声字取名
金庸是位非常会起名的作家,他小说中女主角的名字往往和容貌一样清新不俗,叠声字是他常用的方式,如:任盈盈、殷素素、甘宝宝、香香公主等。
叠声字的名字简单易记、天真活泼,由于一般都读轻声,容易令人产生轻松、亲昵之感,是很常见的一种取名方式。如:冰冰、晶晶、曼曼、芳芳、丹丹、丽丽、莹莹、茜茜、菲菲、婷婷、莎莎等。缺点是容易重名。
方法三、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儿话音取名
在单字后面加上一个“儿”,一般是作乳名的,现在也常有人用来做名字,特点是给人娇柔妩媚之感,使人产生怜爱之情。如菲儿、曼儿、雪儿、柔儿、灵儿等。

方法四、张扬个性、另辟蹊径取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追求独特的个性。一个个性十足的名字也的确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著名作家被世人牢记住的都是他们独具特色的笔名,真名则往往被忽略。比如非常著名的女作家三毛,其魅力不仅仅来自文字和经历,还跟她个性十足的笔名是分不开的,而她的真名陈平就如名字本身一样平淡无奇,不为人知。央视著名女主持人王小丫,也是以非常个性化的名字令人倍感新鲜、亲切。还有网络写作成名的女作家安妮宝贝的名字也是十分另类和独特的。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给女孩取名的方式会更加自由和开放。
方法五、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中性字取名字
巧用叠声字和儿话音的取名方式,简单易行,只不过还是偏于阴柔的美感多些。传统给女孩的取名方式大多以阴柔之美为主,旨在突出女性特征,但有时候反其道行之,也能起到特殊的效果。
比如在文学史上颇有些名气的“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是一位儒商,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家中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在当时成为很多文人心仪的对象。后来,大女儿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有趣的是,张老先给女儿起的名字里都有“两条腿”,意思是注定要跟人家走,巧妙幽默,完全没有一丝闺阁脂粉气。
二姐张允和曾一手撮合了三妹兆和与沈从文的婚姻大事,事情办成之后,给沈从文发电报,只用了一个“允”字,半是家里的态度,半是自己的名字,这“半个字的电报”的故事一时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也使得张老先生不俗的取名方式,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ingzuo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