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易经损卦求财

  • 泰之损卦,求财,求解

    泰之损:不宜求财,会有损人利己之嫌。

    易经中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

    64卦代表这宇宙只有64种情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损卦的简介

    损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一卦。山泽损(损卦)损益制衡 《损》卦谈的是减损自己的卦。但是这种减损,并不意味着损伤自己一部分利益去援助别人,也不是一般的损人利己;而是如何在不使自己一方受到丝毫损伤的情况下去获得相当的利益,和如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或放弃一部分利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这是《损》卦最本质的东西。
    ?当然,这种《损》卦的卦义是为了国家政权角逐和用兵之道服务的,它绝不涉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问题。

    山泽损卦 对生活意义 启发

    盖此卦以山泽为喻,取象于山体高大,泽体深邃,下越深,上则越高,说明衬托之理。就自然现象而言,高山流水,(艮卦阳刚之余)下有泽蓄,(兑卦阴柔之止),方能其气上通,生发草木,使艮山不为童山,兑泽不为空泽(明其交孚之用,说明山泽通气的具体致用及相互生发道理,以象说明损,益,交孚,的道理)。

    损卦的白话解析

    损:有复,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①之用二巧,可用芳②。
    【白话】筮占得损卦,有复归诚信之象,有大吉、无咎、可贞之占,利于有所往行,可以使用上等技术的厨师切割的祭牲进行祭祀。
    【注释】①■,假为割。②芳:借为享,祭祀。
    【讲解】损卦下卦为兑卦,上卦为艮卦,居于艮宫第四卦,帛书第十二卦。损与益义相反。
    初九:巳事①端②往,无咎,酌损之。
    【白话】筮得损卦,占得初九,祭祀开始前就去,没有灾咎,酌情损减一些活动。
    【注释】①巳事:祀事。②端:开始。
    【讲解】初九阳刚与六四阴柔相应,损阳刚益阴柔,损下卦益上卦,上下相应,所以无咎。
    九二:利贞,正①凶,弗损益之。
    【白话】筮得损卦,占得九二,适合于贞问,征伐他国则凶险,不能损害自己的阳刚正气而用柔弱之性。
    【注释】①正:通征,征伐。
    【讲解】九二,阳刚居阴柔之位,上应于六五阴柔之君,用柔悦的态度取悦于上,所以丢失了阳刚正气,所以得凶占。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①。
    【白话】筮得损卦,占得六三,三人同路一人掉队,一人出门行走却得到了朋友。
    【注释】①友:朋友。
    【讲解】损卦的下卦本来为乾卦,上卦本来是坤卦,下卦乾损去上爻给上卦坤的上爻,这就叫“三人行则损一人”,上卦坤的上爻下到下卦乾卦的上爻,这就叫“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四:损其疾①,事端有喜,无咎。
    【白话】筮得损卦,占得六四,克服身上的坏毛病,事情一开始就有喜,
    得到没有灾咎的占断。
    【注释】①疾:毛病。
    【讲解】六四以柔阴之爻居于阴柔之位,得到初九的阳刚以为应,所以初九言“事端”,六四也言“事端”。
    六五:益之,十傰①之龟,弗克回②,元吉。
    【白话】筮得损卦,占得六五,大龟的价钱增加十朋贝,绝不能少于这个价钱,所以得大吉之占。
    【注释】①傰:借为朋贝。②弗克回:不能少于那个价。克,能。弗,不。回,违背。
    【讲解】前人都是用龟从、筮从、人从、鬼神从等意义去说解“弗克(回)违”这一爻辞的。此则从市场价格方面做了诠释。
    尚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有攸往,得仆①无家。
    【白话】筮得损卦,占得尚九,不损害自我却帮助别人,就没有灾咎,贞问得吉善之占,有所往,得到了无家可归的奴隶。
    【注释】①仆:家内奴隶。
    【讲解】损卦的意义有三种。第一种,损己从人,六四、六五两爻便是这样。第二种,自损以益于人,下卦三爻。第三种,行损道以益于人,尚九是也。

    《易经》中的损卦和益卦有什么区别?

    《损》《益》之易道寓心
    《帛书周易•要》之第四章,叙述孔子研易至《损》《益》卦,顿时感叹不已。告诫弟子说:“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憙。故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天地之心,此谓《易》道。” 对此,《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子,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说苑•敬慎》中亦有同样的传说:“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履天子位,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藏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是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与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
    由此可见,《损》《益》之中包含着易道之深远。《损》卦兑下而艮上,其《彖》曰:“损,损下而益上,其道上行。”李光地有案语:“下能益上,则道上行矣。上能益下,则道大光矣。如此则道字方有意味,而于两卦诸爻之义亦合。”(《周易折中•卷十•彖传下》)《损•彖》中还有“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程氏易传》阐释为:“损刚益柔有时,刚为过,柔为不足,损益皆损刚益柔也。必顺时而行,不当时而损益之,则非也。或损或益,或盈或虚,唯随时而已,过者损之,不足者益之,亏者盈之,实者虚之,‘与时偕行’也。”其《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杨时曾有评论:“‘损’,德之修也。所当损者,唯‘忿’‘欲’而已。故九思始于视听貌言,终于忿思难,见得思义者,以此。”
    《易经•序卦》有言:“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程氏易传》云:“盛衰损益如循环,损极必益,理之自然,《益》所以继《损》也。”《益》卦巽上而震下,寓意雷风,含相益之象。其《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其《象》言:“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朱熹曾通过其注释来发挥其意义,“风雷之势,交相助益。迁善改过,益之大者,而其相益亦犹是也。” 益象所含风雷之势,可交相助益。对此李光地曾有“案”说:“雷者动阳气者也,故人心奋发而勇于善者如之;风者散阳气者也,故人心荡涤以消其恶者如之。”何楷亦有评论:“咸言速,心之德通于虚也。……恒言久,心之德凝于实也,不益不实,迁善改过,益之又益,充实而成其为恒。”(《周易折中•卷第十二•象下传》)
    在《益》卦之经文中,有“心”字两用,其九五爻辞中有“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上九爻辞中有“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益卦震下而巽上,上九以阳爻居益之顶端,求益而不益得,故爻辞有莫益而或击之。于是,上九爻辞之“立心勿恒,凶”乃戒占者也。其易理含义为立心以恒。
    对于益之九五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王弼曾有这样的解释:“(九五)得立履尊,为《益》之主者也。为益之大,莫大于信。为惠之大,莫大于心。……惠心者也,信以惠心,尽物之愿,固不待问而‘元吉’,以诚惠物,物亦应之,故曰‘有孚惠我德。’”(《周易折中•卷六•益》)《益》之九五《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程氏易传》中对此有这样的阐释:“人君有至诚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也。故云‘勿问之矣’,天下至诚怀吾德以为惠,是其道大行,人君之志得矣。”可见,这“惠”出于“心”,不言自明;“德”生于“心”,由此可推。
    《易经•系辞》中,仍以“子曰”为标题,注解“益之立心恒”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易经•系辞下》)如其所启示,君子立心以恒,若然使内心自性体现天地万物之情,然后始可安身处世,顺应天心,遵循易道,持之以恒。
    益下则固其本
    “上”与“下”、“损”与“益”,这种双边活动乃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的。为上者不体恤民瘼,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天下立马就要大乱。这就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损上则益下,益下则固其本。”由此可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损下益上也罢,损上益下也罢,不管表面上直接受损的是谁,但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之内,受损者最终还是能够有所得益。这就是上下、损益之间最突出最根本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益人终能自益
    益民则民悦,民悦国无疆。清初统治者明白此理,轻徭薄赋,奠定了大清的盛世之基。
    清初,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耕地大量荒芜,农民死亡逃徙,全国各地呈现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极端困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形势十分严峻地摆在清统治者的面前。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缓和阶级矛盾,安定人民的生活,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进一步竭泽而鱼,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不仅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因为广大农民己在死亡线上挣扎,根本不可能承受明末统治者那样大的剥削量。清统治者从明朝的灭亡中看到,苛重的剥削是造成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认识到“收拾民心,莫过于轻徭薄赋”,“行蠲免,薄赋敛,则力农者少钱粮之苦,而从逆之心自消”,因此,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这对当时的清统治者来说,是巩固政权的惟一途径。
    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七月开始,清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分别减免田赋,或全免,或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有免一、二年或三年不等。自顺治元年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并规定,赋税征收以万历初年《赋役全书》所载为正额,其余各项加增尽行免除。
    为了确定征收赋税的依据,避免地方官任意加增,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下令重修《赋役全书》,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完成。从该书规定的数额看,清朝对农民的赋税征收要比明朝明显减轻。为了使农民自己知道所交钱粮的数目,以防胥吏从中舞弊,清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颁刻“易知由单”。单内开列各州县应征本折款项,共计起运若干,存留若干,每亩应征银米数目等,将单当众散给,收取本人亲笔领状。如果单外多征者,准许告发。此外,又将应解漕粮改为“官收官解,不得仍派小民”,从而免除了部分解户的赔累之苦。
    清初,特别是康熙年间推行的“轻徭薄赋”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安定人民生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康熙以后,全国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均与这一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这一政策的推行,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益人必然使人悦服。不但治国如此,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能诚心诚意,益于他人,也必然能得到他人诚心诚意的回报。‍

  • 本卦火风鼎变天风姤卦.求解感情财运 需卦详解财运

    戊戌年壬戌月戊寅日占看终身财运的卦:水山蹇之水天需请教高手老师解此卦...1需卦第六爻,爻辞: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需卦第五爻,爻辞:九五:需于酒食,贞吉。需卦第四爻,爻辞:**:需于血,出自穴。需卦第三爻,爻辞:九三:需于泥,致宼至。需卦第二爻,爻辞:九二:...

    解梦 03-22 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