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五行母病及子子病犯母图

  • 五行 五脏 是如何相生相克

    在我们的身体里,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
    按五行里面五行生克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换句话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用中医的语言来说呢,就是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
    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互帮互补的良性循环关系。
    有一次我有一个朋友全身发烧,呼吸不畅,还老是咳嗽,一检查,肺有点问题,后来病虽然治好了,但是没过多久,我晚上开始频繁地起夜,中医认为,这是肾有问题了。 用中医的五行生克之理来分析:肺与肾的关系本来是金生水,肺是肾的母亲,也就是说肺本来是一直给肾提供帮助的,但是现在肺有病了,母病及子,连自己都顾不过来了,自然就不能再给肾帮助,肾自然就出现问题。
    这时候,如果不懂得肺与肾之间这种相生的关系,一味地去补肾,效果不一定好。想要治好夜间尿频,就必须想办法先补肺。后来,我告诉她,去药店买一种叫金水宝胶囊的中成药回来吃,把肺补好了,这个毛病就没了。
    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又如何呢?
    有相生就有相克,也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脏六腑其实是“五权分立”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帮助,又相互约束,这样才能达到体内五行的和谐。如果说相生是一种你好我好,相互帮助的关系,那么相克首先是一种相制约的关系。
    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用您身边的、平凡的中医药创造奇迹,这是中医团队在为您服务,如还有疑问,请再追问。

    中医所说的“子盗母气”,“子病及母”的逻辑是怎样的呢?怎么感觉逻辑有...

    指导意见:
    这个是中医说的五脏子盗母气,所以虚则补其母的一个治疗原则,你连亢是什么也没明白亢是虚症,胜才是实症,比如阳亢就是阴虚后造成的热像叫阳亢。

    养生五行是哪五行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通过五行理念将人的体质分为了五种,即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和水形人。《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由此,我们即可通过不同体质者的特性辨别自身体质属于哪一“行”,进而体行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来指导养生保健工作的有效开展。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与五脏六腑

    叫公仔好了

    简述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相生与相克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二)制化与胜复

    1.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2.胜复:五行中一行亢盛,引起其所不胜的报复性制约,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稳定的关系。

    (三)相乘与相侮

    1.相乘: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

    2.相侮: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

    (四)母子相及(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1.母病及子,母虚累子。

    2.子病及母,包括子盗母气和子病犯母。

    二、五行学说的应用:

    (一)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二)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

    中医:为什么会出现母病及子、子盗母气?常见哪些脏腑?

    五行生克异常关系包括五行相生的异常与五行相克的异常。 一、相生异常五行相生异常而出现的变化,称为“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类。母子相及理论在中医学中所涉最多。
    五行生克关系图第一,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至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均异常的改变。母病及子较为常见的有两类:一是母行虚弱,累及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虚弱,即所谓“母能令子虚”。如水虚不能滋木,引起木行亦不足,以致水竭木枯,母子俱衰。临床上常见的肾精亏虚,精不化血,引起肝血不足,终致肝肾阴虚的病变,即是此类。二是母行过亢,引起其子行亦盛,导致母子两行皆亢。如木行过亢,可引起火行过旺,导致木火俱盛。临床上常见的肝火亢盛引致心火亦亢,出现心肝火旺的病变,即属此类。第二,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至其母行,导致子母两行均异常的变化。子病及母较为常见的有三类: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也偏亢,以致子母两行皆亢,所谓“子能令母实”,一般称为“子病犯母”。如临床上可见心火过亢,引起肝火亦旺,终致心肝火旺的病理变化。二是子行亢盛,劫夺母行,导致母行衰弱,一般可称为“子盗母气”。如临床上可见肝火亢盛,下劫肾阴,终致肝肾之阴皆虚的病理变化。三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古有称其为“子不养母”。如临床上可见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亦不足,终致心肝两虚的病理变化。第三,及子与及母的关系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两者既可独单出现,亦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五行中的任何一行过于亢盛,既可引起其子行亦偏盛,导致母子两行俱盛,也可因其过亢而劫夺母行,导致“子盗母气”。如临床所见的肝之气火亢逆,既可发展而为心肝火旺(母病及子),亦可传变而为肝肾水亏(子盗母气)。五行中的任何一行过于不足,既可下及子行,亦可上累母行,均可出现母子两行俱虚。如临床所见的肝之阴血不足,既可发展为心肝血虚(母病及子),亦可传变为肝肾阴虚(子病犯母)。古代医家有母病及子为顺,病后较轻,预后较好;子病及母为逆,病情较重,预后较差的论述。如《难经经释》指出:“邪扶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就临床实际病例而言,母子相及病证的轻重顺逆,还须结合临证辨析,不可仅以五行相生异常的及子、及母来推断。

  • 五行中的母子相生关系,肾之“子”是什么? 五行中子母关系的规律

    五腧穴的母子关系和五行的关系1五腧穴分别为:井,荥,输,经,合。五腧穴的母子关系是根据其腧穴的五行属性而定的。所有阳经五腧穴属性: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所有阴经五腧穴属性: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五行按相生关系分别为:木、火、土、金、水、木(即木...

    八字 03-15 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