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龙虎山天师府化太岁

  • 太岁符怎样去请啊?

    1、本命年是转运年,同时本命年犯太岁,可能导致流年不利,诸事不顺,当请本命太岁护身符或阴阳太岁符化解犯太岁。注意:太岁符自古分阴阳的,阴符、阳符不可混用,男士必须请阴符,女士则要请阳符。
    2、本命年,慎用红色。红腰带、红绳、红内衣,甚至还有专门的本命红服饰,这不是人人适用的。本命年犯太岁,太岁神不是邪神、阴鬼,用红色化解犯太岁有多大化解作用很值得怀疑。最重要的是,如果八字忌红色,使用了红绳、红色内衣等,只会适得其反的。试想一下,八字喜忌包含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信息以及男女性别等信息,本命年只包括出生年信息,个人的八字喜忌显然比本命年重要得多。岂可为了本命年,而去触犯八字的忌讳?
    3、拒绝假冒伪劣。太岁神出自北斗,是道教值年神,与佛教无关的。太岁神在所有值年神煞中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总管一岁之祸福吉凶,世人不可冲犯。一些外道却假佛教之名化太岁。有的太岁符阴阳不分;有的太岁符上面写着佛教用语“唵佛敕令”;还有化太岁锦囊里面放着佛教七宝石、化太岁平安佛牌、五色豆、财神米、黑曜石等物件。
    4、补救方法。本命年犯太岁,如果没有有效化解,可能一衰衰三年。如果不小用了红色,用了伪劣本命年符咒、饰品。可采取适当的方法补救。一是立即停止使用外道符咒、饰品,改用正规太岁符。
    化解方法:
    太岁符分为红色阳符与黑色阴符两种,阴符由阳男或阳女佩戴,而阳符则为阴男或阴女佩戴;内秘太岁符是法师行净坛仪后,祷祝于地司太岁殷郊元帅,入意申告后,依事主资料书写相应之阴或阳符于熟宣纸之上,书写完毕,立即置於红福袋内封存,交付所需之人保存佩戴。
    太岁神在所有值年神煞中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总管世人一岁之祸福吉凶。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人人敬而畏之,但每年都有部分人群冲犯太岁的。流年命犯太岁,如果没有有效化解,可能一衰衰三年。犯太岁者,一般走出犯太岁的年份就会转运,如果当年没有有效化解犯太岁,转运就会很艰难,速度就会很慢。这就像两个感冒之人,一个进行了吃药调理,痊愈的快,另外一个没吃药硬抗,痊愈的慢,道理是一样的。
    正宗阴阳太岁符可去淘宝【仙福源】转运网奉请。

    异地化太岁管用吗?

    什么地方不重要吧?关键是化太岁的人靠得住。
    如果是忽悠人的,你就是本地也没用啊
    具体看是什么师傅

    江西龙虎山有什么道教文物古迹,那里的天师府是千年道府,里面有什么文物...

    现存的天师道文化遗存中,三省堂属清代抬梁式木构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厢房,面积近千平方米,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堂内圆柱粗大、石雕须弥座尤存;广缘斋与宫保第毗邻,均属清代建筑,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是天师府道众和宾客用膳之所;仁靖真人碑为青石雕刻,整个碑文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铜钟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杭州铸造,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为历代天师所沿用。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灵泉井属南宋遗迹,亦称“丹井”、“法水井”,系第35代天师张可大开凿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5年),井深七七四九丈,“水为道家之本”, 是历代天师做法事及生活饮用之水源地;现存东隐院属清代建筑,位于龙虎山上清宫院内东侧,是一座著名道院。
    分布在嗣汉天师府内的主要文物有: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真人碑、大铜钟、灵泉井;分布在上清宫院内的主要文物有:东隐院。
    三省堂属清代建筑,位于嗣汉天师府的中后部,是历代天师的住宅,为江南院落式,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院门梁记载:“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三省堂是天师府中现存最完整古代建筑,单体建筑面阔25米,进深38米,面积近千平方米,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廊房,堆砖花墙、雕花窗棂、十分雅致。
    前厅为客厅,面阔五间,三明二暗,四柱前伸,石阶五级,敞门而进,东西花栏,各设台阶,厅前地面有一绿色园石,名“迎送石”。堂前檐及东西皆以雕花透空木格子装饰,丹楹、朱扉、彤壁、红墙显得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堂壁挂有墨龙穿云图和祖天师像,东西四壁皆书名诗古画。堂壁上方悬匾三块:“道契崆峒”一匾置位正中央,“仙派名裔”排于东,“纳甲周呈”列于西。
    中厅(亦称狐仙堂),相传是天师祀奉“狐仙”之所,堂内设有供桌、神台,常明灯等供品神器。建筑布局上中厅前面与前厅用天沟搭接,又以砖墙石门分之,中厅后面与后厅天井厢房连缀。前门额上书“道自清虚”四个金光大字,东西二门分“紫气”、“金光”,各有额书。
    后厅是天师的食宿生活厅,面阔五间,用以房室四间,宴厅一间,前有天井后有院,东西厢房上有楼,厢房与中厅连接,天井周围十柱明现,门窗四壁,雕刻精致,中置金鱼大缸,两旁假山列之。宴厅摆设为清代款式,四壁名画诗词,中堂正上方悬黑底花边金字匾一块,上书“壶天春永”,为袁世凯送六十一代天师六十辰寿匾。厅前上方悬“福备箕畴”一匾,为清状元徐甫所题赠。
    三省堂门前立隐壁,绘有“鹤鹿蜂猴”巨画一幅,内饰鹤飞、鹿走、 蜂舞 、猴攀四种动物,取其谐音为厚(鹤)、 禄(鹿)、封(蜂)、侯(猴)之意。象征高官厚禄,宰相门第。
    私第门位于嗣汉天师府中轴线上,是天师府院落前宫后府、前御后宅的分界点,砖石构建,系清同治六年(1867)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拨款由61代天师张仁晸修建,门首上书“相国仙府”4个大字。门边对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私第门东边,从南到北建有廊房十间,为道众住宿及办公之用;私第门西边,建有接待处三间,往北有房屋十间,为天师府招待所。
    宫保第属清代建筑,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始建于明,清重修,“宫保”二字,为第50代天师张国祥于明万历年间诰封“太子少保”的统称,宫保第为典型的徽派古民居风格,建筑面阔16米,进深18米,面积约290平方米,分前厅和后厅,中间为天井,两侧为厢房,穿斗式木架构,雕刻精美,有卷草花卉、双龙抢珠、福禄寿禧等图案、门窗工艺细致,古色古香。正门朝西面开,有石雕“宫保第”三个大字和一副对联“世爵久膺德绵汉代;元纲永握道阐名山。”,清代曾经多次修葺,一直保存较好。
    广缘斋属清代建筑,与宫保第毗邻,原系宫保第的后院,亦属徽派民居,建筑面阔12米,进深16米,面积约200平方米,是天师府道众和往来宾客用膳之所,广缘斋的“天师八卦宴”一直保持传统风味。曾经多次修葺,内有天井,四面回廊古朴清雅,保存较好。
    仁靖真人碑位于宫保第东侧约30米处,青石雕刻,碑高2.30米,宽1.60米,厚0.39米。碑底座高0.95米,长2.5米(龟长),宽1.60米,碑额有双龙戏珠纹样,座底为龟形刻样,形象生动,雕工细腻,堪称一绝。整个石刻碑文阴阳两面共1639字,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70余年。碑文详尽记述了元代仁靖真人张留孙的家世、生平活动以及皇帝的敕赐等,字体潇洒流畅,秀丽端雅,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碑刻署名为:“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崇文宏道元德广化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嗣孙吴全节立石”。碑身断裂、龟头龟尾毁坏,经修补复原状如故,并开放供游人参观。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铜钟(亦名神钟、金钟)位于仪门东侧的保护亭内,江西省人民于1959年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此钟系正一教主嗣汉第40代天师张嗣德、玄教宗师吴全节,会同上清宫提点戴永坚、提举知宫龚德同等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杭州铸造,迄今已640余年。凡用赤金九千斤,钟长(高)一丈,中围一丈八尺,钟唇厚三寸九分,加上龙头共重9999斤。钟上端铸有双龙盘顶的图案,向上弯曲的龙身为悬挂铜钟的系钮。钟面有太阳(金鸡)、太阴(玉免)、八卦、玉皇诰等道教图案文字。中心四方铸有\"皇图巩固、大道兴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篆体字样。下面有临川进士朱夏撰写的《钟铭》,乃玄学方从义亲书。此钟系举行大型醮仪时鸣钟击鼓发号施令所用,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为历代天师所沿用。此钟轻度锈蚀,龙头残断,其余保存较好。
    灵泉井属南宋遗迹,亦称“丹井”、“法水井”,位于玉皇殿的殿前台阶下沿处,系第35代天师张可大开凿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5年)。井深七七四九丈,“水为道家之本”, 是历代天师做法事及生活饮用之水源地,井水甘香清澈,味美香醇,是上等饮用之水,因该井水做法事灵验,遂改名为“灵泉井”。历代天师寿至百岁者甚多,实因常饮此水之故。
    东隐院属清代建筑,位于龙虎山上清宫院内东侧,是一座著名道院,院墙四围呈长方形,东西阔15米,南北进深约30米,院墙内分布有门屋1间,正厅3间,后厅3间,左右耳房各1间。建筑风格古朴,院墙外有“善恶分界井”和“神树”等古迹名木。周围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仙迹缥缈,仙气犹存,站在这里,仍可领略一番仙都风貌。

    泰国龙莲寺化太岁有人去过吗,代购代化太岁,对自己有影响吗?那个符不用...

    正所谓信则灵嘛?你信还要代购?心不诚哦,亲自去请吧,要不然就不信为好的。

    天师府太岁符画法?

    符咒没大小!关键在於选用准确,对点下药,就可万应万灵!即使你用五雷符咒去帮一个小孩收惊,绝对无济於事!反而用“罡”字符一字搞掂。

    天师府的龙虎山天师府文化

    从唐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代张谌,二十一代张秉一,二十二代张善,二十三代张季文。他们皆无重要事迹可述。此期所建宫观,即上述之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入宋以后,张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在宋元时期成为与茅山、阁皂并立的三山符箓之一。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二十四代至三十五代,其名依次为张正随、张乾曜、张嗣宗、张象中、张敦复、张景端、张继先、张时修、张守真、张景渊、张庆仙、张可大。从二十四代张正随起,每代都曾被诏赴阙,赐“先生”号,表现了宋室对龙虎宗的重视和支持。其中三十代张继先和三十五代张可大尤得朝廷恩宠。张继先,字嘉闻,一字道正,号翛然子。徽宗崇宁三年(1104),“赴阙,召见,问曰:‘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对曰:‘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所答十分乖巧。又问修丹之术,对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同夫尧舜足矣!上悦。”⑦崇宁四年(1105)赐号虚靖先生。“十二月还山,凡父兄皆赐爵有差。四方从学者恒数千(《龙虎山志》作“十”——引者注)百人。”⑧与林灵素、王文卿同显于徽宗朝。喜属文作诗,善内丹术,“雅善书法,尝书《道德经》以进御 ,……书《茅山宣和御制化导碑》,时称其工”。⑨张可大,字子贤。端平(1234~1236)间累召赴阙。嘉熙三年(1239)“七月召见,赐号观妙先生,敕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AB据此记载,宋初鼎立的三山符箓,经过二百年之发展,龙虎宗竟跃居为三山符箓之首,表明其力量之壮大。
    两宋时期,龙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师外,又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娄近垣《龙虎山志》卷七“人物”目列有宋道士二十六人,其中有王道坚者,贵溪人,上清宫道士,就学于张继先。政和(1111~1117)间赴召,“馆于太乙宫,徽宗问以轻举延年之术,对曰:‘清静无为,黄帝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修炼非天子事也。’授太素大夫,号凝妙感通法师。”AC又有留用光,字道辉,贵溪人,师蔡元久。通法术,据称多次祷雨有验,宋孝宗“授左右街都道录,太乙宫都监,号冲静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帛修上清宫,新而广之,……嘉泰甲子(1204)得请还山,校定黄箓科仪。”AD今《道藏》第九册收有蒋叔舆编集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除部分为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之遗作辑录外,大部皆题“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证明留用光是继杜光庭之后道教黄箓斋仪的重要整理、修订人之一。
    宋代龙虎山道教拥有大批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扩建、赐额。主宫上清宫在唐会昌中名真仙观,宋祥符(1008~1016)间敕改上清观,经几次扩建,政和三年(1113)改名上清正一宫。后再经扩建,至南宋时规模已甚为可观。原张天师庙,宋崇宁(1102~1106)中改名演法观,咸淳(1265~1274)间重建,明嘉靖乙卯(1555)重修,改额正一观。南唐保大(943~957)中赐名的三清观,元至大(1308~1311)间升冲虚至道宫。二是新建了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撰两种《龙虎山志》的粗略统计,可确定为宋代新建的宫、观、庵、院,近二十所。计有:建于嘉祐(1056~1063)间的凝真观,崇宁(1102~1106)间的静应观、祈真观,大观(1107~1110)间的灵宝观,宣和(1119~1125)间的逍遥观,嘉定(1208~1224)间的金仙观,嘉熙(1237~1240)间的紫霄宫、真元宫、真应观,南宋宁宗朝(1195~1224)的归隐庵,AE咸淳(1265~1274)间的瑞庆观,北宋徽宗朝(1101~1125)的浑沦庵、靖通庵。AF另有建于宋,而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云锦观、仙隐观、归隐庵、蒙谷庵、天乐道院等,亦分别见于二种《龙虎山志》。
    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三十六代至四十一代,其名依次为张宗演、张与棣、张与材、张嗣成、张嗣德、张正言。从张宗演起,代代被元室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三十八代张与材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位居诸符箓派之首。龙虎山因此也成为此后诸符箓派众山之首。
    此期龙虎山出现了大批著名道士。一是输送了一批道士至大都(燕京),由张留孙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龙虎宗支派——玄教,主领江南广大地区之道教事务,其主要骨干如张留孙、吴全节、夏文泳、陈日新、陈义高、薛玄曦等,不下数十百人,皆出身龙虎山。二是留居龙虎山者,亦不乏杰出之士。李宗老,达观院道士,吴全节之师,世祖至元(1264~1294)间授江东道教都提点,住持本山上清宫。吴元初,龙虎山高士,就学于道教学者雷思齐,所著诗文集为《元元赘稿》,虞集为之叙。略云:“元初服黄冠以自隐,无所营于时,故无所争于人,交游天下名士,诗文往来,皆一时之盛。其言温而肆,清而容,杂而不厌,几于道者之乎?”AG刘思敬,卢陵人,长游蜀中,从灵宝陈君受丹砂诀,遍历名山,年五十,始入龙虎山为道士,自号真空子。寻主郁和道院。炼铅汞为丹砂。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奉诏赴阙,并进六甲飞雄丹治世祖足疾。居八年,乞还山,结八卦庵于琵琶峰之右。AH金志扬,号野庵,人称金蓬头,永嘉人。游龙虎山,居先天观,复构蓬莱庵于圣井山,又命其徒李全正、赵真纯筑天瑞庵于峰顶。四方闻其道者,无远近,皆往礼叩问。AI张彦辅,龙虎山道士,精绘事,虞集曾为其所作《江南秋思图》赋诗,又为方方壶作《圣井山图》,危素为之作序。AJ元代龙虎山除对原有宫观多有修葺外,又新建有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修两本《龙虎山志》的不完全统计,共新建宫、观、庵、院达三十七所。计有:建于元世祖至元间的文惠观、乾元观、会真道院、望仙道院、紫霄道院、清溪道院,AK冲和观、慈寿观、八卦庵、止止庵、寄庵、太极庵、西华道院、东山道院、云山道院、云溪道院、瑶峰道院,LB建于元贞(1295~1296)间的龙泉观、通真道院,建于大德(1297~1307)间的崇文宫、元成宫,LC怡云道院,LD建于延祐三年(1316)的元禧观,建于至治(1321~1323)间的仁静观,建于泰定元(1324)的明成观,建于至正(1341~1368)间的繁禧观、蓬荜观。另有建于元,而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玉隆宫、元都观、神德观、明胜观、先天观、佑圣观、桃源观、招真观。LE还有仙源道院,元明善谓建于至元间,娄近垣谓建于大德间;紫云庵,元明善谓建于大德间,娄近垣谓建于至正间。
    明前中期,龙虎山道教续有发展。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四十二至四十九代,其名依次为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张懋丞、张元吉、张玄庆、张彦頨、张永绪。最初,朝廷仍沿旧习封张正常为天师,不久,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但其领导的正一派,仍为明室所承认和扶持,故至嘉靖末,其教仍能维持不坠。其中张宇初除熟谙家传符箓教法外,亦通内丹术,且较熟悉儒经子史,是张陵子孙中的佼佼者。有《岘泉集》二十卷行于世。此期有大批道士如吴葆和、林靖乐、傅同虚、曹大镛等不下二十人,先后被征召入京任道录司官职。原为龙虎山达观院道士的邵元节,在嘉靖中更受尊宠,位至三公。随其入京的邵启南、陈善道、王用佐、吴尚礼等,也得显位。此期住山道士中,亦有杰出者。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子,贵溪人。出家于混成道院,学仙于金蓬头。工诗文,善古隶章草,尤精于画,写山水,极潇洒。卢大雅,贵溪人,混成院道士。工诗为顾元等所称道。吴伯理,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士。永乐(1403~1424)中任上清宫提点。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访张三丰,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亦能作枯木竹石。
    明前中期除对龙虎山原有某些宫观作过修缮外,新建者寥寥无几。计有:北真观、南极观。另有冲元观,或谓明洪武(1368~1398)初建,或谓元元贞间建。LG明中叶后,特别是清代,朝廷对张陵后嗣的待遇多加贬抑,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道渐趋衰落。至1936年,其主宫上清宫之建筑已全被破坏,“只空余危楼一角”。张陵子孙世居之天师府,亦“经贵溪县利用,开办完全小学一所。天师亦不常驻此。”1990年,江西省出资百余万元,迁出占用天师府的中学,重修天师府。“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重又展现气势雄伟的建筑风貌,海内外道众参访者络绎不绝。
    正一祖庭:嗣汉天师府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迁建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遗物。嗣汉天师府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天师府面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背靠华山,依山带水,气势非凡。1983年国务院颁布其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对外开放。在的扶植和海内外善信的赞助下,天师府得以逐年修复,至今保留完好。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它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八卦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太极图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动态平衡的哲理内蕴。府门上一对抱住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阐明了天师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追求成仙的渴望。
    清康熙十三年(1674),上清发生暴乱,天师府遭受兵火,大堂、穿堂、赞教厅东西厢房、耳房俱毁,惟存后堂5间。大门、仪门毁后重建,但简陋不如过去。私第后堂敕书阁,及后堂之东西厢,与私第东之家庙,家庙后之后殿,书院厢庑亦俱毁。万法宗坛毁后重建,而真武殿东西庑俱不存,元坛殿虽存而圯,两庑仅存其一。乾隆四十三年(1778)第57代天师张存义,对天师府又全面进行修建,面貌焕然一新。又于真武殿址建绣像宝阁,供奉御赐宫绣老君像,其余建制如旧。第59代天师张钰在嘉庆十三年(1808)修建“敕书阁”。接着在十九年(1814),又借帑银新修天师府,复立木坊二座,左榜曰“体德尊猷”,右榜曰“翊运宣化”。但咸丰七年(1857)又遭兵灾,仅余二门东元坛殿3间,东西庑各3间,真武殿后小屋3间。万法宗坛5间,西庑3间,东庑3间,亦毁后复之。第61代天师张仁履在同治四年(1865),重建二门3间,敕书阁东“味腴书屋”。上下两栋,共9间,分前后二进,后为正屋有楼,中有天井两厢,石门上凿有隶书对联曰:“泮芹蔓衍芹期采,丹桂花开桂可攀”。后门额书“秀接衡阳”。建灵芝园、纳凉居各一所。又于同治六年(1867)建头门一座,东西两间,大堂3间。堂后东西鼓楼各一座,宅门一座,东仓房10间,西门房3间,东西耳房各8间,保安楼西廊房5间。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保安楼上下两栋共10间。光绪七年(1881)重建三省堂5间。1927年和1934年也先后拨款对天师府进行过修缮。
    新中国成立时,天师府头门、二门、大堂、私第、门屋、三省堂、后堂、元坛殿、书院、万法宗坛、法篆局、提举署等建筑基本存在,但均破败不堪,风雨飘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为学校、企业所占用,遭到很大的破坏。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嗣汉天师府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并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为了落实宗教政策,贵溪县成立“天师府修复领导小组”。从1983年起,国务院先后拨款30万元,江西省人民拨款15万元,同时也得到海内外善信的大力资助。从1985年起即着手动工修复,在天师府原建制的基础上,有的拆除重建,有的改建,有的新建。到1992年修复完工,使天师府焕然一新。全府建制是:

  • 龙虎山天师府的太岁符灵验么 太岁符有什么作用

    2013年小孩冲太岁,想到龙虎山请太岁符,请教哪个道观、道长会帮忙吗好...1迷信!什么年代了还整这玩意太岁符有什么作用2太岁符的作用新年期间,有很多在该年犯太岁的善信都往庙宇求取太岁符,希望凭太岁符的灵力化解太岁的凶力。但要注意,产生灵力的太岁符须由有道行的法师,...

    解梦 03-14 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