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二十八宿五行

  • 二十八星宿日月代表什么五行

    日为太阳,月为太阴!火居太阳之位,水居太阴之位。所以二十八宿里面,日同火行,月同水行!
    二十八宿里的五行不同于正五行。
    比如,水本来怕土克制,但轸水蚓为水,不但不畏土克,反面赖土而生;木怕金伤,但井木犴为木,不但不畏金克,反而餐金食铁……

    古代的天文扫盲,二十八星宿到底都是指什么?

    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于是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戴望舒、方望舒、丁望舒……取\"望舒\"为名者多至不可数,而却少见有以\"羲和\"为尊讳的。足证明中国文化还是同以月亮为代表的阴性文明更能亲和。



    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2]。

    夏、商、周三代以上是尧舜治世,是我国古史中的黄金时代。但那时没有钟表和月历,要知道时间、季节、方位,都得仰看日月星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时间表画在天上。所以\"人人皆知天文\"。现在说天文,一讲就是\"大爆炸\",就是\"黑洞\",早已脱离古时有诗意的广寒宫和神话般的牛郎织女了。这样的天文,要\"人人皆知\",诚斯难矣。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中国古代有七曜日,在西方与之对应的就是Sunday,Monday,Tuesday……乃至Saturday的七天。七曜之说影响颇广,直到现在,日、韩等国的日历上,还在使用日、月、金、木、水、火、土来表示一周的七天。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3],\"昏以为期,明星煌煌\"[4],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5]。木星古名岁星,径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6]。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7],《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8],《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9],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北、西、南的顺序至关重要。《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世尊:)妙生,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知量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

    (世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虚空,可知量不?

    妙生言:不尔,世尊。

    在这里,顺序变成了印度的东、南、西、北,而不是中国的东、北、西、南。是不是因为一居亚欧大陆之北而一处其南?以东方苍龙为例,从角宿到箕宿看成为一条龙,角像龙角,氐房像龙身,尾宿即龙尾。再以南方朱雀为例,从井宿到轸宿看成为一只鸟,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翮。这和外国古代把某些星座想象成为某些动物的形象(如大熊、狮子、天蝎等)很相类似。

    上文说过,古人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而二十八宿都是恒星。了解到这一点,那么古书上所说的\"月离于毕\"、\"荧惑守心\"、\"太白食昴\"这一类关于天象的话就不难懂了[10]。\"月离于毕\"意思是月亮附丽于毕宿(离,丽也);\"荧惑守心\"是说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是说金星遮蔽住昴宿。如此而已。苏轼在《前赤壁赋》里写道:\"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也是用的二十八宿坐标法。

    二十八宿不仅是观测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例如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正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11],等等。



    古人对于二十八宿是很熟悉的,有些星宿由于星象特殊,引人注目,成了古典诗歌描述的对象。《诗经》\"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12],这是指箕宿和斗宿说的。箕斗二宿同出现于南方天空时,箕宿在南,斗宿在北。箕宿四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簸箕形,斗宿六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诗经》\"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则是指参宿而言[13],因为参宿有耀目的三星连成一线。至于乐府诗里所说的\"青龙对道隅\"[14],道指黄道,青龙则指整个苍龙七宿了。

    有的星宿,伴随着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后世作家沿用的典故。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故事不必叙述[15],二十八宿中的参心二宿的传说也是常被后人当作典故引用的。《左传·昭公元年》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chén),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主祀大火),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即心宿);迁实沈于大夏(晋阳),主参(主祀参星),唐人是因,……故参为晋星(即参宿)。

    因此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为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辰或参商。杜甫《赠卫八处士》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个意思。

    随着天文知识的发展,出现了星空分区的观念。古人以上述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二十八个星宿为主体,把黄道赤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二十八个不等份。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八宿就意味着二十八个不等份的星空区域了。



    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二十八宿外,还有所谓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这里不一一细说。

    现在说一说北斗。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是中国的说法,\"大熊\"是西方的名称。面对同一个天空,可以产生不同的看法。正如面对同一个人体,西方人只能解剖出heart(心)、liver(肝)、spleen(脾)、lung(肺)、kidney(肾),而我国先民却从中看到了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土(脾)的五行生克。

    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现在说到十二次。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个等份,叫做十二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例如星纪有斗牛两宿,玄枵有女虚危三宿,余皆仿此。但是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的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讫界限不能和宿与宿的分界一致,换句话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下表就说明了这种情况[16]:外国古代把黄道南北各八度以内的空间叫做黄道带,认为这是日月和行星运行所经过的处所。

    他们也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把黄道带分为白羊、金牛等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十二宫。其用意和我国古代的十二次相同,但起讫界限稍有差异,对照起来,大致如下表所示:我国古代创立的十二次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例如说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等等。第二,用来说明岁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据以纪年,例如说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岁在玄枵\",等等。这两点,后面谈到历法时还要讨论。

    有一件事值得提一提,上述十二次的名称大都和各自所属的星宿有关。例如大火,这里是次名,但在古代同时又是所属心宿的名称。又如鹑首、鹑火、鹑尾,其所以名鹑,显然和南方朱雀的星象有关,南方朱雀七宿正分属于这三次。《左传·僖公五年》\"鹑火中\",孔疏说\"鹑火之次正中于南方\",又说\"鹑火星者谓柳星张也\",可以为证。

    十二次是与十二节气对应的,以十二节气为各次的起点,以十二中气为各次的中点。明末以后开始用十二次名称来翻译黄道十二宫,但把各宫的起点改为与十二中气相对应,并按黄道经度等分各宫,如星纪宫的起点对应冬至点,等等。

    二十八星宿与五行八卦有什么关系额?···求解~~~

    金毛一岁了,

    万年历中的五行,宿,建星,时辰事什么意思?各有哪些???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宿指星宿,具体分类比较复杂,可以百度搜索。建星不清楚。时辰是古代的时间方式,二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一天十二个时辰,具体的名字你也可以百度,那里有详细介绍。

    二十八星宿名字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古时人民为了方便于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便将黄道、赤道附近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作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七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又形成一个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

    由以上七宿组成的四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古代人民用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节气,所以才有左东方青龙、右西方白虎、后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说法。

    扩展资料:

    最初古人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动而选择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有关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记载,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或汉代文献。以文物考查的话,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吉凶歌诀

    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吉凶星:
    房尾萁斗室壁胃,毕井张轸是吉星。
    奎娄角亢鬼牛星,二十八宿是大凶。
    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仅供参考!

  • 二十八星宿和五行关系 二十八宿的五行属性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十八星宿日月代表什么五行1日为太阳,月为太阴!火居太阳之位,水居太阴之位。所以二十八宿里面,日同火行,月同水行!二十八宿里的五行不同于正五行。比如,水本来怕土克制,但轸水蚓为水,不但不畏土克,反面赖土而生;木怕金伤,但井木犴为木,不但不畏金克,反而餐金食铁…...

    星座 03-21 3275
  • 司命,勾陈,青龙,玄武,朱雀,这些是啥意思啊?在老黄历上看到的 老黄历二十八星宿与五行

    为什么老黄历上的吉凶和二十八星宿吉凶有矛盾?1不矛盾,因为这两个不是一个空间不是一个概念。司命,勾陈,青龙,玄武,朱雀,这些是啥意思啊?在老黄历上看到的2司命掌管人的生命的神。《云笈七蕺》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司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

    生肖 03-11 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