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中国传统嫁娶文化

  • 何为“娶”?谈谈古代婚俗文化的嬗变,其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国的传统婚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原始初民的粗犷\"开放\",到封建社会的僵化封闭,形成一套完整体系,从中折射出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华夏文明能够生生不息,汉字功不可没。因而,汉字和古代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古代婚姻进行中有一个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娶\",这是个会意字,很直白的分为\"取女\",取彼之女为我之妇。

    但是怎么\"取\",这就涉及到一整套的婚俗文化体系,与中国古代婚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何为\"娶\"

    汉字的方块形状给人产生一种强烈视觉感受,并且形和意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娶\"字《说文解字》指出,\"取妇也,从女从取\"。

    这里频繁出现的\"取\"字又是什么来历呢?

    还得看《说文解字》,取是捕取的意思,《周礼》进一步解释是取左耳,就是古代人在捕获野兽或者敌人时把他们的左耳割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战争术语。

    \"取\"为强制行动,必诉诸武力,故引申为夺取,攻取,据为己有。结婚是如此喜庆的事情,古人为什么用了这样一个血腥的字眼呢?

    原来那时存在\"劫夺婚\"。这是一种通过武力进行强制性劫夺女人,进而实现成婚目标的婚娶方式。

    主要发生在部落或氏族战争中,敌对的妇女成为掠夺的对象。那时还曾经发生过将娶亲的人误认作匪寇的事情,可见当时抢婚之时肯定是全副武装,抢婚之事多么频繁地发生。

    有学者曾言,\"取女,抢女也。\"在汉以前的文献中\"娶\"仍写作\"取\",从两个字的通用可以看出,娶女在古代确为一种武力抢夺。

    我们从\"取\"和\"娶\"的字型可以看出当时割取左耳的残酷事实,可以推测在造字之初,娶妻是一件多么让人\"惊恐\"的事情。

    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到现代娶妻则变成人生大喜之一,中国古代婚俗的演化和曲折进化,其中的风云变化、悲喜交加,让人瞠目结舌让人眼界大开。

    二、古代婚姻形态的起承转合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原始的生殖繁衍逐渐烙上了文明的印记而发展成婚姻,并形成特定的、礼仪与习俗。从原始社会起,可以看到中国的婚姻形态分为以下几种:

    1原始社会时期的婚姻形态

    首先是原始群婚。就是整个原始部落中的男女互相间都为夫妻,生下的孩子只知母亲不知父亲,是原始社会初期的婚姻家庭形式。这种婚姻制度存在于旧石器时代之前。

    其次是血族群婚。在部落人群内进行了初次划分,规矩是凡属同一辈分的男女互为夫妻关系,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也不例外。新石器时代初期之前是这种婚制,此时婚姻进入族内婚状态。

    其三是血族婚。禁止本氏族内兄弟姐妹通婚,这种婚姻形态主要是不同氏族的兄弟姐妹通婚,形成于母系氏族社会。

    其四是对偶婚。一个男子(女子)开始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主要的配偶,同时允许有多个不固定配偶。婚姻形式开始出现相对稳定的形式。

    其五是单偶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具等财富逐渐变成家庭拥有,这一切使单偶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婚姻形态。此时,男女之间产生爱情的萌芽,人类社会有了文明的迹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的婚姻制度从形式上逐渐由男从女居发展为女从男居,内容上从无意识男女杂游走向有意识的男女结合。

    2奴隶社会的婚姻形态

    此时男子在家庭中的权利日益增强,妇女沦为家庭奴隶。这个阶段主要有两种婚姻表现形式。

    一个是\"转房婚\",即寡妇改嫁给原夫亲属。

    主要是男子在父亲死后可以娶庶母;或者可以娶寡嫂或寡居的婶母。

    一个是\"媵妾\"婚,也可称为嫡妾婚制,妻分嫡妾,其所生子女也有嫡妾之别。这是一夫多妻制的变形。封建帝王的后妃制就源于这种婚制。

    3封建社会的婚姻形态

    封建制和奴隶制婚姻关系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改礼为法,使婚姻关系通过法律和制度加以强化和保护。

    这个时期主要实行娶婚。男女通过聘的程序进行娶嫁。主要内容不外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聘约或聘财。

    西周时出现聘娶婚,春秋战国之后,聘娶婚在中国普遍流行。这时在民间还有一种童养婚,童养婚是女方在童年时即被男方收养,长大后成亲。

    另外还有典雇婚和赠赐婚。典雇婚多是家境贫困的丈夫,为生活考虑将妻子典雇给他人作妻妾的临时性婚姻形式,民间俗称\"借妻生子\",以孩子出生为截止时限。

    赠赐婚是指帝王或其他人将所拥有的女子赠或赐给别人为妻的婚烟形式。封建时期民族间的和亲也属于这种婚姻形式。

    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程。

    三、古代婚俗文化的精神要素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婚俗文化从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的某些社会观念。

    1婚姻观念的嬗变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择偶观、贞操观念和生育观念逐步形成。

    首先是门当户对观念一直盛行不衰。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卒\"时期,\"门第高下\"成为婚姻唯一的标准。

    第二种门当户对是指权财结合。地位较低的人家可以用雄厚的财力求得和上品人家的通婚,双方各取所需。此时\"财聘厚薄\"成为一个可选的婚姻标准。

    第三种是郎才女貌。男子惟\"才\",女子重\"貌\",这算一种另类的门当户对,此时\"才\"\"貌\"成为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中,才子配佳人最是让人认可和称赞。

    其次是贞操观念的严格化。这里主要指性道德观念。封建社会最重贞操观念,女子从小就受家庭训教,社会上还有一系列规范其言行。

    除了婚前婚后要守洁之外,寡妇也要守洁,宋以前再婚是被允许的。 但是自宋朝开始提倡\"饿死事小, 失洁事大\"的风俗,女性的贞操被提高到令人恐怖的高度,寡妇也不能置身事外。

    其三是生育观念的至高性。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崇尚子孙满堂,多子多福。这里包括两个意思: 多生子还要生儿子。

    传宗接代在古代受重视的程度高于其他要求,为了传宗接代,允许典雇妻子,允许休妻,允许娶妾,甚至寡妇也可以放弃名节。

    2礼法结合的宗法礼制观念

    奴隶社会是礼治社会,实行宗法制度,确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制规范,并要求\"夫为妻纲\"。

    而封建统治者则开始使用法律武器,用\"户律\"、\"婚姻\"之类的法律来约束婚姻关系,并且继续沿袭有利于自己的宗法观念。

    他们的策略是以宗法观念为指导思想,用法律的形式统治人、约束人。古代传统婚俗文化主要包括婚前\"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正婚礼俗主要有拜堂、、脱服等。婚后礼俗分为成妇礼和成婿礼。除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外,还有很多的婚姻杂俗和婚礼禁忌,繁文多不胜数。

    中国古代的治理体系是礼法合治,反映在婚姻关系方面尤其明显。婚俗法律关系大都由礼制规范所约束、所调整,可以看作是条文化的礼,或礼化的法律。

    依礼\"夫为妻纲\"。于是法律规定,妻必须对丈夫绝对保持贞操,稍有越规,即要遭到严厉惩罚。

    依礼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法律据此规定,包办买卖婚姻合法,家长对子孙婚姻有绝对权威,男女若自由结合为\"淫奔\",会受到严格制裁。

    依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法律据此承认一夫多妻妾为合法。依礼父母丧守制三年。法律规定,不能提前脱掉丧服,不能嫁女娶妇,甚至在这三年里生孩子的也有罪。

    可见, 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定,大都来源于礼制规范。本来是一些行为规范写在礼书中,却被纳入法典,赋予国家强制力。传统婚俗就这样被礼和法同时管制着。

    四、小结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方块形的汉字因其表意的独特性,在很多从\"女\"部首,如\"妻、妾、妇\"等字里也都能看到古代婚姻文化的某个侧影,进而折射出中国某个特定时期的婚俗文化。

    婚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大一统国家形式下,表现为传统源远流长,虽形式繁杂多样,但特点却不尽相同。

    人类从古至今,婚俗文化经历了蒙昧时代到封建社会的群婚杂居、知母不知父、任意赠送抢夺到夫为妻纲的一夫多妻等多种模式.

    直至当代的一夫一妻制,这些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相联系,并互为表里的。

    结婚请贴怎么样写?

    正规的请柬遵循一套固定的用辞格式。婚礼办得越体面正式,结婚请柬就更应遵循正规的请柬套用模式:
    1.姓名用全称:不能用任何小名昵称或姓名的缩写。
    2.家庭成员的顺序写清。
    3.\"和\"字要出现。
    4.日期、星期、时间写清。
    5.年份不必出现在请帖上。
    6.在请帖一角附上婚宴的地点、时间顺序等或在卡里另附一页加以说明。
    ×××先生(女士)
    ×××(男姓名)×××(女姓名)于×年×月×日在×时×分,在×地方举行婚礼,恭请您全家光临!
    ×××敬邀
    年 月 日

    中国的传统婚嫁制度源于何时,根在何处?

    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他最大功绩之一就是“正姓氏、制嫁娶”,创立了男女对偶的婚配制度,最终使人类的体质和智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婚嫁习俗的文化内涵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成长的历程,展现了历史变迁在普通大众日常交往和婚丧嫁娶习俗上所留下的时代烙印.本文以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作为理论探讨视角,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往批判的反思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出路问题.

    1、聘礼

    2、订婚

    3、迎娶


    世界各地习俗

    在苏格兰,当举行婚礼仪式时,新娘一进门,她先要把一大块蛋糕抛向空中,抛得越高,就意味着婚姻越美满。如果她抛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会闷闷不乐,因为这预示着他们的婚姻会破裂。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新、旧、借、蓝”。“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它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法国一些地方,青年男女结婚前要分别为自己的朋友举办“埋葬单身汉生活”和“辞行宴会”,要制作一个象征性的“棺材”,举行一次“葬礼”,宴请亲友,再奏哀乐,燃蜡烛,举行安魂祈祷仪式,众人再抬棺材送到花园、田野埋葬,或扔到河里。

    在巴基斯坦,新婚男女在婚礼上同喝一杯结发酒后,要用力把酒杯摔碎,此时客人们会齐声欢呼:“祝你们幸福!”碎片不能复合,象征夫妻永不分,碎片越小越多,意味着夫妻生活越美满。父母会小心地拾起碎片赠给儿女,有人甚至珍藏直至去世。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因为当地老鼠成灾,州当局宣布,男子要登记结婚,必须先打死25只大老鼠送交,否则不予办理结婚手续。 

    中国婚礼的传统有哪些

    中国婚礼的传统都是因地制宜的,一般都是固定的几个步骤,先订婚,定个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婚礼仪式有大有小的。

    结婚请帖怎么写?

    结婚请帖是即将结婚的新人所印制的邀请函。在英语中称为Wedding Invitation。此邀请函上通常印有结婚日期和典礼、婚宴举行时间,通常也会印上男女双方家长的名字。结婚请帖的寄出时间通常是婚礼前六周。

    结婚请帖形式有直有横,颜色多为大红色。内文撰写的方式到今日依然大至相同,有一套俗成的礼仪用字。较特别的是日期通常会印上两种日期,一种是农历日期,一种是公历日期。此外,有些家庭也会印上祖父母辈的姓名。

    结婚请帖姓名用全称:不能用任何小名昵称或姓名的缩写。家庭成员的顺序写清。和字要出现。日期、星期、时间写清。年份不必出现在请帖上。在请帖一角附上婚宴的信息:地点、时间顺序等或在卡里另附一页加以说明。

    扩展资料

    小清新温馨主题结婚喜帖在结婚喜帖上贴上浅黄色贴花,不仅能让喜帖带有立体感,还能让喜帖充满精致感,这款结婚喜帖不但适合黄色主题婚礼,也适合在夏天举办婚礼的新人。简单而不失精美。

    如果你的婚礼主题确定为粉色,或者你的婚礼选择在春天举办,那么这款以桃花为背景的结婚喜帖绝对非常适合你,浅浅的粉色与深褐色擦出撞色火花,个性十足,赚足人们眼球。

    随着婚礼主题的多样化,结婚喜帖也相对应地变得层出不穷,用一枚黄色的小海星装饰配上网纱蝴蝶结,让你的结婚喜帖创意十足,可爱满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婚请帖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形式要件对现在有何影响 中国嫁娶礼仪的影响

    结婚礼仪风俗1宾客参加婚礼时的基本礼仪1、提前半小时到达婚礼现场出席喜宴要提前半小时到达,而且要整理一下仪容,不要匆匆忙忙地赶到,不然很没礼貌。到了婚礼现场时,需要先在接待柜前把礼金袋交给接待人员,并签名祝贺。2、突发状况要事先通知对方如果有事会迟到或早退的...

    家居 04-07 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