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培养 入学时间 研究生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 单位 1978 董英哲 先秦诸子论道研究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1979 任大援 陈确哲学思想概论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1981 王光照 唐代佛教寺院壁画 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贤庆 荀子伦理思想研究 安徽省督查室副主任 1983 李禹阶 老子思想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 李晓东 中国封建家礼 自由职业 1984 任泽峰 先秦儒道意识比较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 1985 陈国庆 严复启蒙思想新论 西北大学
社科系教授、主任、博导 马克峰 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1986 张运华 先秦时期的“气”范畴 五邑大学教授、党委纪委副书记 1987 方光华 试论佛学对中国本体学说的发展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西北大学副校长 韩健平 老庄人生哲学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员 1989 吴 锐 中国宗教与权威的起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徐惠琪 二程思想与佛学的关系 病故 1990 陈玉京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 总政 梁 涛 礼与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研究院副教授 1992 武占江 刘古愚思想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1993 赵 旗 宋代书院研究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1994 吴炫静
(韩) 老庄“自然”之学 返回韩国 1995 刘 丰 中国早期“道”论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1996 江向东 先秦名家思想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 钟湘鸿 杨度思想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1997 宋玉波 唯识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朱晓红 王夫之关于《中庸》思想的研究 西安学院副教授 马增强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新论 西安体育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乔小娥 先秦名家与诸子关系 已故 赵 瑛 戊戌辛亥间陕西教育变革 宁波大学法学院讲师 1998 吴国源 李约瑟难题史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张秀玉 先秦儒道关系 天津工业大学讲师 1999 尚建飞 先秦阴阳五行说的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王建宏 《大学》流变初探 陕西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 朱丹琼 《肇论》的思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2000 王宝峰 《西铭》与天地境界比较研究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陈海华 韩非子法家思想研究 未详 方洪波 早期道家思想生态哲学价值 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讲师 孟庆荷 侯外庐对明清之际
早期启蒙思想的研究 不详 2001 马菊霞 论春秋时代的礼治思潮 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讲师 李江辉 论章太炎的汉晋学术史研究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陈景聚 姚际恒、崔述与方玉润的《诗经》学简论 西安财经学院社科部讲师 王军福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西安公路交通技术学院讲师 章晓丹 《淮南子》的生态世界观简论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郑 熊 王夫之对孔子的研究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赵麦茹 汉唐《孟子》学研究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 2002 刘延苗 玄学社会历史观初探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张 勇 南北朝《周易》学研究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黄晓军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研究 陕西省社科院人文杂志社编辑 翟红霞 蔡元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 李晓星 1919-1949陕西地区文化思想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信息中心 王俊杰 黄宗羲的诠释学思想 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 张彤磊 戴震的经典诠释学思想 湖南常德文理学院人事处 陈张林 《唐律疏议》的法律诠释学思想 自由职业 马 毓 《史记》的史学诠释学思想 西安思源学院 2003 张显栋 试论董仲舒的天的哲学思想 中国刑警学院学生处 朱 俊 荀子的礼学思想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 王 强 王阳明“致良知”命题的诠释学思想意义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侯步云 韩愈的儒学思想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李 君 章太炎的宗教观 青岛大学 殷向飞 《天演论》与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闵 军 武则天时期的宫廷佛事活动研究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郭 茜 有无·自然·生命——
论魏晋玄学的主题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韩艳秋 人之追问——论南宗禅思想的初期发展及其现代心理学意义 未详 苗彦恺 朱熹与黑格尔伦理思想之比较 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夏绍熙 海德格尔与老庄思想的初步比较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2004 阎海文 东汉前期的经学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 王 珺 试论唐玄宗时期沐浴文化 黄 勇 论牟宗三的朱子学 西大博士 吴保传 先秦儒道时间观念史比较研究 西大博士 2005 赵 娜 唐玄宗时期佛教法术现象探析 西大博士 赵 虎 早年章太炎与西方自然科学 复旦博士 赵文朝 《抱朴子》养生思想综论 西大博士 韩国庆 庄子自我学说浅探 中山大学博士 秦 奋 孙中山民族思想初探 宝鸡报社 耿 峰 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 大荔中学 王云云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研究 西大博士 李旭然 王安石思想研究 西大博士 2006 陈西 王夫之美学思想研究 回原籍 张海 民国时期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贡献(1912—1937) 理工大辅导员 路传颂 自然与自由——庄子与康德的两种思路 西大博士 李璐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之争 赵 标 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西大博士 王紫佳 梁漱溟的比较文化观 凤鸣 熊十力体用哲学之研究 西大文化遗产学院 万宏强 王夫之心性论 张军 试论《管子》的环境思想 西大博士 李进鹏 牟宗三易学思想研究 海南农垦中学 王显波 《新世纪》中吴稚晖的无主义思想 驻马店中学 2007 田探 孔孟“仁”道思想及其实现 读博 白立超 荀子思想内在思维方式研究 读博 范新可 先秦儒家典籍中所见的社会救助事迹及思想 姚雷娜 帛书《老子》若干章句读解 陈鑫 僧肇的认识论思想 读博 聂希 夫妇与朋友 李长海 柳宗元学术思想研究 范军娣 王阳明的心身之学 兰梁斌 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传统观(1895-1969) 读博 周蜜 侯外庐的章太炎思想研究 2008 袁志伟 辽代华严思想研究 读博 韩永志 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读博 全召军 任继愈的佛学研究 西藏报社 杨方方 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榆林中学 聂 云 冯友兰的孔子研究述评 安徽某中学 谢丽莎 马相伯的宗教思想 云南某中学 任永亮 钱穆的中国史观 读博 周后燕 陈荣捷朱子研究述评 河南安阳某中学 代 超 怀特海与《周易》过程观比较 读博 曹国洲 《礼记》所见的礼学和人的完善思想初探 铜川公务员 胡彬 推迟 2009 荆体琛 《尚书》所见西周时期的思想 张丽萍 《庄子“心”论》 张辉 东晋南北朝三教关系 曹振明 隋唐关中华严思想研究 冯倩 唐玄宗与佛道教 巫殷波 黄宗羲的宋明理学研究 李云 孙子军事思想研究 博士生培养 入学时间 研究生
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 工作(或学习)单位 1986 李晓东 宋明理学与礼学 自由职业 1988 麻天祥 佛学与晚清社会思潮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宗教学系教授、博导、主任 赵瑞民 宋明理学和哲学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1990 方光华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论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西北大学副校长 1991 张运华 两汉道家思想述论 五邑大学教授、宣传部部长 1992 谢扬举 中国文明起源与儒道关系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副所长 袁 峰 魏晋玄学与文学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宾汉
(韩) 中国宗教与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东方文化中心 1993 张茂泽 贺麟学术思想述论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程 钢 焦循学术思想研究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文化素质办公室副主任 梁 涛 儒家五常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研究院副教授 1994 赵小雷 法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史炳军 梁漱溟学术思想研究 丽水学院人文部教授、主任 1995 武占江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系教授、主任 肖永明 北宋新学与理学 湖南大学岳麓文化书院
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副院长 欧阳军喜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1996 赵 旗 心学与禅学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陆建猷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97 刘惠琴 北朝儒学与经学 山东烟台师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田沐臣 《礼记》与礼治 陕西省委办办公厅综合一处 魏哲铭 先秦婚姻文化研究 西北大学图情系教授 1998 张晓虎 周代宗教思想的演进 徐州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教授 韩 星 儒法文化源流述论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王美凤 先秦伦理思想研究 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 李 刚 道治主义论 长安大学
人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1999 陈春会 考古学与先秦宗教思想论纲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丁德科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 陕西省财经学院
教授、副校长、博导 陈 博 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王 锟 20世纪的孔子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2000 宋玉波 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彭国兴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关于科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研究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副教授 兰 天 中国佛教早期判教理论述评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马增强 《仪礼》思想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副教授 时晓丽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娟芳 二十世纪西方《老子》研究 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 田延峰 秦思想研究 ——
以秦统一前的思想发展为核心 宝鸡文理学院教授 崔 锐 秦汉时期的女性观 陕西教育学院副教授 张永攀 英国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 中国社科院亚非所 2001 周益锋 晚清海防思想研究 西安学院系 周溯源 论中国古代思想家、家
关于治乱兴衰的思考 《求是》杂志社
文史编辑部编审、副主任 江心力 二十世纪上半期荀学发展研究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王长坤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社科系副教授、副主任 周淑萍 两宋孟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一梅 汉代文献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 2002 王 雪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讲师 陈战峰 宋代《诗经》学与理学 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孙学功 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社科部副教授 赵万峰 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西北大学211办副研究员 宁国良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道家思想研究 湘潭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教授、院长 朱丹琼 科学个案研究与
中国科学观的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讲师 李海波 死亡学视野中的
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 西北大学
西北史研究所讲师 程 远 先秦战争观研究 西安学院教授 潘俊杰 先秦杂家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赵 璐 晚清义利观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副教授 车冬梅 晚清理学学术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社科系讲师 刘 欢 西汉文学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 曾 加 张家山汉简法律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3 梁安和 贾谊思想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
历史系教授、副主任 王欣瑞 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 沈秀芳 (退学) 王宝峰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 张瑞雪 先秦儒家法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讲师 蔺靖华 (退学) 李桂民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004 陈荣庆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 江西省宜春学院教授) 郑 熊 宋代《中庸》学 西大思想所 李江辉 晚清江浙礼学研究 西大思想所 王元琪 道咸同时期汉学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 付粉鸽 老庄生命哲学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讲师 2005 张 勇 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西安财院 线 文 晚清重商思想研究 陕西师大经管学院 肖建原 王夫之对道家的研究与评价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刘延苗 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 2006 王建宏 王阳明思想再评价 西北大学哲社学院 夏绍熙 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 西大思想所 张建民 宋代《尚书》学研究(抽查) 西安邮电学院 侯步云 北宋的《春秋》学研究(抽查) 陕西科技大学 王 强 老子与先秦思想 西安学院 朱晓红 先秦军事法思想研究 西安学院 2007 吴保传 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 陕西科技大学 郑建钟 北宋仁学思想研究 黄勇 推迟 杨晓莉 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的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 2008 赵娜 北宋“文字禅”研究
办学性质:民办高校
学校类别:综合类
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与无锡市重点建设的本科高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院校、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高校、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为全国新转设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全国非营利性高校联盟副主席单位。
学校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2011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无锡太湖学院,成为江苏省第一所转设的民办本科高校和无锡市第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202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的博士研究生专业没有周易研究,因为现在研究周易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任何工作的,而且很多学校也没有这个专业,所以根本就没有这个专业的研究生。
据我所知,目前大学专业还没有周易与预测学专业,只是在一些大学有周易相关的选修科目
主要是学周易文化和人文历史以及周易的易理部分,不包括周易里面的预测和术数部分。
去历史所网站以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上下载招生简章即可明白矣!
经查社科院历史所网站更新较少,比较有价值的是走进历史所>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中的“入学考试复试阶段各方向参考书”,从招生复试人数中可知招生人数,具体报名应去社科院研究生院网站下载招生目录和简章。研究生院和历史所,是两个机构,考生考历史所,归研究生院统管
风水不能神化,不能等同于巫术,不能过于复杂,叫人误会,叫人蔑视、叫人不懂,风水应该从神坛走向平民生活,从中国走向世界,只要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风水就是好的,就应该提倡和发展的。
———— 王舟
《葬书》最早提出风水一词,“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曰:“堪舆家”,故“堪舆”民间亦呼之为“风水”。”《黄帝宅经》写到:“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它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它的学说是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理论为主,强调“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风水并不是那么难懂的
对于风水,后世衍生出了很多理论、学说和门派,王舟先生做了四十多年的风水研究和实践,在研究和实践当中,他总结道,风水概念再大内容再多,无非也摆脱不了研究天、地、人、时间、空间这几个基本的因素,天地时空是外部客观因素,人是风水研究的终极目标所在,没有人,风水研究的再好,又有何意义呢?所以不能把风水搞的复杂化,叫后人不懂。
什么是风水?通俗地讲,一块地种了几颗白菜,到最后总有一颗长的不好,总有一颗长的最好,风水就是研究这方面玄机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比喻,风水的内涵和外延显然是系统和有科学规律的。
再谈迷信与科学
中国人研究风水和阴阳之学说数千年了,风水在大多数人们心目中任然是云遮雾绕,含糊不清的,有的人认为是科学、有的人认为是迷信、有的人说是伪科学、有的人说是文化,王老认为,绝不能以偏概全,随意给风水带上个高帽子,说风水迷信,我是不同意的,何为迷信,我认为迷信二字就应该取消,当然迷信是特殊时期的语言表述,过去一段时期的批古批孔,显然将迷信二字彻底贬义化了。王舟先生说,如果“迷信”能够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发展,他就是积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迷信二字应该解释为迷恋和信仰,且问,不迷恋一项事物能执着的做出成绩吗,没有信仰又如何积极向上创造美满和谐的生活呢。没有这样的“迷信”,一家怎么和睦、一国怎么团结,在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迷信二字必须正名,要么就取消好了,把迷信套上封建的枷锁是违反常理的,如果把迷信解释清楚了,我认为,对周易风水等中华民族的国学精粹就会有更高、更深入的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大家应该能够接受,但是马克思主义就十全十美吗?显然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应该提倡的。科学是积极的,但科学如果违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不值得提倡的。文化二字就能全权代表风水吗,显然也不是,所以,王舟先生认为,风水就是以哲学为基础,以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为条件,以天地时空与人等客观事物为研究主体,以遵循科学规律并超越一般科学理论,以人们追求高尚与美满生活的信仰和愿景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技艺。更进一步说,风水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宇宙万事万物之衍生,而得出了用阴阳五行之道而演绎的学问,所以,风水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风水的浅析
王舟认为,虽然风水涉及的内容深奥难懂,非常人能及,但是简单理解,风水对人类而言无非就是研究天地时空对人的旺相休囚的影响罢了,风水就是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及我们后代生活的更好,更幸福,难道不是吗,所以,我们有必要更好的把握好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古代先贤们将风水学说构建成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所作之说犹如天书,卷帙浩繁,后人又不充实完善,促进了周易风水堪舆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名,给世人留下更多选择的条件,王舟先生认为,研究风水必须要寻其根,要抓住风水学说的本质,绝不能东凑西抓,求全而不得其要领是徒劳的,王舟认为,风水的本宗是离不开我们的哲学之本《周易》学说的,周易讲究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讲究万物的循环往复,讲究天地人时空的和谐发展,讲究宇宙万物发展的不易、简易与变易,应该秉着这几个原则去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理解风水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学习风水,王舟先生一生读书无数,他认为书是读不完的,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那么多风水图书,等到你真正读完了,理解透了,也就没有什么时间去应用了,所以,要想学好风水,就要学会融会贯通,要读好书,不能连毛胡子一起抓,对于前人和后人的衍生之作,必须要抱着继承和理性的态度去研究,这样才能学到真学问。
继承和创新
王舟先生认为,风水的内涵和外延不是静止不变的,一定要与时俱进,绝不能墨守陈规,陷入教条和本本主义,我们今人是踩着前人的脚印来研究风水的,时代虽然不同了,风水中的阴阳五行之道始终于今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我们也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前人的学说要不断的研究、深入和总结,使之,精益求精,更符合现实之需要,这是王舟先生四十余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他说,风水是数千年前的产物,那时候的民居多以平房为主,日常起居饮食也不同现在,不管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每家每户的户型、方位、朝向,接触的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而现代社会多是高楼林立,一个楼盘的户型雷同,方位朝向一致,难道说大家居住的风水环境就都一样吗,现在很多高楼住宅没有农村的灶台,风水讲究命主灶,现代的灶都不同了,所以就应该活学活用,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这样做就是行不通的。比如说楼的朝向不好,楼层又不同,门纳气不同,或是承重墙的方位不好,厨房也没有过去烧柴火的土灶台,如果要按照传统风水学去看,是不是要把楼盘转个方位、把户型改一下、调整一下楼层,把门拆了再造一个门出来,把承重墙拆掉,在厨房里砌一个灶台,显然这是开玩笑。对于这些情况,就得想其他可行的办法去优化气场,至于是什么方法,怎么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王舟先生在多年的实践生涯中,在遵循先人风水学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经过反复实践证明,效果极佳,算是对古人风水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吧。
关于水平
和周易预测一样,风水这门技艺是研究和实践并行的技艺,风水研究是对国学学说的学习和掌握,这是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书越多,对这门学问的了解和掌握才能越全面,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然而,只读书显然是纸上谈兵,是形而上学的,实践才是重中之中,没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的给人家看风水,显然是不负责任的,是有悖于科学规律的,而实践就是要证明学说的正确与否,是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去伪存真,反复验证,精益求精,是要不断的继承精华,超越前人的。这就好比是小学生和博士生的区别,学的都是知识,但是内容和深浅度显然不同,但是难道说博士生就比小学生高明吗,我认为也不一定,比如有很多博士生连作文写的都不如小学生,但是小学生显然从学历和知识层面上讲要差于博士生的,大家都能理解,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小学生和博士生都不去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的话,那么两位学子谁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学识如何成就如何,都认为自己学的知识没什么问题,所以,只有实践了,才能明白知识的价值,我说这些就是要大家明白,无论您遇到了何方大师,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不要奇怪,毕竟风水学说在实践当中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外各界人士的认可。
关于效果
王舟先生认为,没有反复的实践,去验证,去总结,是没有发言权的,一个风水师看了很多次风水能没有看过最辉煌最受人们夸奖的一次吗?当然有,这是概率问题,但是如果仅凭这点概率去做风水,我认为是不值得称道的,真正的风水师是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的,搞好学问,总结和改进经验才是正道,比如对风水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东四命,西四命,东西宅爻不能混,但是凡事东四命的人就一定要住东方吗,西四命的人一定要住西方吗?显然不是的,为什么,一个人的命理和他居住的环境不同,方法自然就要变化,这是人之常情,比如说,两户人家的楼层不同,如果一家的卧室在西边,而夫妻二人的命理又不一样,难道要搞夫妻分居,如果两家楼层不一样,而卧室都朝东,是不是两家的风水就都一样了,显然也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计算好尺度,一定要根据实际去安排,去调整。
无论对于风水,或是对于预测,或是对于起名,王舟先生认为严谨的治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以求达到一种最理想的效果,周易学说乃圣人所作,而我们后人所学之作用就是要去证明去完善它,这就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无止境。
希望国人能够享受到真正风水学术的服务,因为积极向善,追求幸福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人民共同的愿望。
王舟老师博客:http://zhouyidashi.blog.163.com/
社科院命理专业1只要相爱,星座不是问题。。。只要有爱,即使性格差别很大,也会心甘情愿的去改变,去包容。。也会很幸福的生活。。八卦\周易真的能准确预测人的未来吗?2当然,我个人认为八卦\周易不能准确预测人的未来。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有人真正见识过,但是,也有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哪些名师?1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一名在读学子,我非常自豪的来回答一下。社科院有40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都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学术大师,社科院大学成立于2023年,我们每个所的老师都会去社科大(研究生院)上课,现在重点介绍部分名师...